之初創投的Jamie今天寫了一篇Big Data的文章,標題是Data Disruption,我想作者將原文打上可能是怕翻譯成中文反而毀了原本的意義。原文的內容
連結在此,摘錄如下:
理想上,當要評估一個人的還款風險,應該是要把所有關於他的數據 ── 喜歡做什麼運動、吃什麼東西、交哪些朋友、家人的財務與健康情況,全部都拿來綜合分析,因而去動態反映出他此時此刻的風險係數。而因為網路與行動上網的普及,我們離那個地方越來越近。美國
Lenddo 已經開始會去分析貸款者的 Facebook 朋友圈,用得來的結果去調整貸款者的風險指標。德國的
Kreditech 甚至會綜合考量高達 8,000 種數據來源,再決定要用什麼利率放款給你。
而貸款其實只是這中間的一個小小例子,全觀的看,網路就像是 Cygnus X-1 旁的藍色巨星一樣,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資料種類與數量,懂得如何運用的企業,將能夠把它轉化為商業上的價值,完全
顛覆既有產業的運作模式。
Data Disruption,是我們這個時代,正在進行的巨大革命。在這裡要討論兩個議題,
- 傳統行銷vs. 網路行銷。
- Big Data的商業模式。
傳統行銷4P顯然無法精確告訴行銷者要如何精確打中那些看不到的消費者,雖然很多坊間的教科書還是把4P改良應用在網路行銷上,但整個思維、操作手法甚至遊戲規則已經完全改變了,4P沒有一項是可以解釋如何讓企業變成消費者個人的臉書朋友,4P也沒有辦法教我們如何利用Google或FB找出顧客在看什麼,或是他的朋友喜歡什麼,因此,我認同4P仍然是虛實整合上一個重要的理論,但是在面對看不到的消費者,我們需要學習更多、更新的工具和資訊來幫助我們做更好的行銷策略。
Big Data在各界鼓吹之下,包含數位時代、科技橘報、Wired中文版、Inside硬塞等,意圖營造出未來前(或錢)景無窮的樣貌,但是很多商業模式被國內的法令(個資法或資訊安全)限制住,加上政府Open Data的速度緩慢,所以Big Data就如同過去政府鼓吹數位匯流(Convergence),會不會要等個十年才會開始看到一線曙光呢?希望不會